地 址:聯系地址聯系地址聯系地址
電 話:020-123456789
網址:www.dltonna.com
郵 箱:admin@aa.com
踏著初夏的一分菜園陽光,走進山海天兩城街道東張家莊村,山海遠遠望去,天兩籬笆菜園,城街清新河道,道東古樸小院,張家莊村種出休閑廣場,百分讓人心曠神怡。幸福行至村口,一分菜園一排排木質籬笆圍起來的山海小小菜園里,種類繁多的天兩應季蔬菜長得正旺,村民和游客正漫步其中,城街忙著采摘、道東嘗鮮,張家莊村種出用歡快的百分笑聲奏響一曲別具韻味的田園牧歌。
不知何時,“寒耕暑耘”的景象日漸模糊,質樸悠遠的鄉愁無處寄托,產業空白,基礎設施落后,鄉村發展向何處去,成了一道萬分棘手的難題。近年來,該村堅持以黨建為引領,激活鄉村內生動力,成立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,建設家庭小菜園、規劃特色種植項目、實施河道治理美化環境,帶動農民增收致富,筑起一條村強民富生活美的“幸福大道”。著眼當下,舊時的詩意田園已逐漸重現,今時的產業興旺也正重開新局。
這翻天覆地的變化,還要從2018年說起。
黨建引領聚人心 “落后村”有了“主心骨”
盡管有思想準備,但當田誠進村后還是心頭一震:村辦公室在一小巷內的破舊民房,除了一張斷了腿的會議桌和幾把破爛不堪的椅子,其他啥也沒有;大街上僅有的3盞路燈都不亮,一到晚上,村民只能摸黑;村莊既不靠山也不靠海,面積小、人口少,發展步履維艱,是名副其實的“經濟空殼村”。
“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”,東張家莊村已經到了不得不破局的時候。
2018年8月份,市派“第一書記”田誠駐村,風風火火地投入到扶貧工作中,幫助小村莊“舊貌換新顏”。
接下來的幾個月,田間地頭、荒山、河道,他了解村情,入戶、走訪、座談,他了解民情。小小的村子里,田誠圍著山路轉了一圈又一圈。
“如果一家一戶‘撒胡椒面’,省事、簡單,可群眾得到眼前的實惠后仍無法從根本上脫貧致富。”經過與村黨支部書記明竹三的密切交流后,田誠深知肩上擔子有多重,他暗下決心:帶領整村脫貧,建設美麗鄉村!
“基層黨組織建設薄弱,是第一道難關。”田誠回憶道,那時,東張家莊村制度不健全、不規范,辦公設施落后。村干部發展愿望強烈,卻苦于缺資金、少辦法,村集體收入長年為零。
“鄉村振興,最關鍵的是要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,組織強,百業興,群眾富!”田誠把抓黨建放在第一位,筑牢戰斗堡壘基礎,為村莊發展注入鮮活的“紅色動力”。
一系列舉措接二連三:辦公室配齊辦公桌椅、會議桌椅、投影儀、空調、檔案柜等,讓村干部值班有了桌子,心里有了“位子”,黨員開會有了位置,坐得穩、坐得住。
與此同時,嚴格落實“三會一課”制度、重大村務審批制度,緊抓“干部值班制度”和“四議二公開”制度,實行村“兩委”班子成員輪流值班,規范村務黨務,改變村干部的習慣作風。
圍繞解決長年無收入問題,村“兩委”抓住三資清理機遇,采用土地款繳納與個人失信記錄相掛鉤,按照村干部帶頭、黨員率先的原則,帶領村干部戶戶做工作,耐心解釋,嗓子干了、嘴唇裂了,最終啃下這塊硬骨頭,村民拖欠多年的土地承包款全部清繳,群眾氣順了,感覺很公平。
“現今,‘兩委’班子越來越有責任心和凝聚力,帶領全村人致富的愿景也越來越強烈?!泵髦袢龑τ浾哒f,“落后村”有了“主心骨”。
發展思路有了、班子強了,基層黨組織“一根針”,穿起鄉村振興“千條線”,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決心在小村莊凝聚。
領辦產業破難題 向往的生活從“一分菜園”開始
如果順著東張家莊村往南走,你一定會被一片圍著籬笆的菜地吸引。菜園里被整齊劃分成77個相同的區塊,每塊菜地占地“一分”,都種著新鮮的應季蔬菜。每天早上,村民都會穿梭在地壟之間打理、采摘新鮮的蔬菜。這就是東張家莊村的可租賃式“定制版”家庭小菜園。
“村里在2019年下半年流轉出0.67公頃土地,劃分成77塊家庭小菜園提供給市民認購?!碧镎\向記者介紹,菜園里根據季節選擇優質蔬菜品種種植,可提供菜種、有機肥、耕種托管、配送等服務,深受市民喜愛。
東張家莊村曾經是遠近聞名的蔬菜種植村,全村有耕地18.6公頃。過去幾十年間,不少人家靠蔬菜種植販賣為生。可隨著時間推移,年輕人都選擇外出打工,蔬菜種植出現斷層現象,菜園規模逐漸縮小,只用于自家食用。
如何把傳統農業優勢培育出新活力,是村干部們一直思考的問題,“東張家莊有適宜蔬菜種植的豐厚土壤,蔬菜口感好、有菜味,不能讓這個產業斷了,這是全村致富的根本。”
“發展產業,必須走科學謀劃之路!”田誠與村“兩委”共同商定出一條可行之道:聯系農檢中心檢測調研,確定土質水源條件切實符合種植優質果蔬作物;到黃島海青、荷仙子、莒縣碁山前楊西嶺村等地考察學河道治理、種植項目;邀請設計專家對村莊產業布局進行整體規劃設計,形成了農夫田園區、大棚種植區、特色農業種植區和休閑漁業區4個連體項目布局設計,確定了村莊長遠發展規劃和重點項目規劃。
最終,在日照市海洋發展局、山海天旅游度假區及兩城街道全力指導與幫助下,該村確定了“以加強黨建引領,建設家庭小菜園項目為突破,發展大棚蔬菜高效種植基地,實施河道治理美化環境,帶動休閑農業種植發展,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”的發展思路。
首先,村“兩委”將閑散土地整合利用,規劃“家庭小菜園”。對托管的菜園,該村優先雇用建檔立卡貧困戶等生活困難的村民,讓他們在家門口就能增加收入。
為便于統一管理,東張家莊村還成立了村黨支部領辦的種植專業合作社,為“家庭小菜園”提供托管服務。
“小菜園都有編號,業主可以隨時來取菜,我們還推出了配送服務,讓租賃菜園的市民在家就能嘗到最新鮮的第一手蔬菜?!睎|張家莊村的77個扶貧家庭小菜園都已經全部認領完畢,為村集體增收11萬余元。
2020年9月,該合作社榮獲日照市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市級示范社的榮譽稱號。
隨后,在兩城街道的支持下,東張家莊村爭引扶貧資金332萬元,建設2.4公頃大棚種植基地,發展蔬菜產業。項目每年增加村集體收入2萬元,上繳扶貧收益20.19萬元,增加了農民務工崗位,推動蔬菜產業化發展。
圍繞特色農業種植,該村千方百計招引資金建設1.3公頃休閑漁業區和2.2公頃花卉、蔬菜種植基地,可與其他項目形成優勢互補,運營聯動發展,提高產業競爭力。項目每年可增加村集體收入6萬元以上,解決了更多務工崗位。
這些因地制宜、產出率高的扶貧項目,正在不斷提高著土地產出效益,給東張家莊村村民建起了脫貧致富的“聚寶盆”。
就這樣,好項目一個接一個,東張家莊村集體經濟開始“回暖”:村集體經濟收入每年增長3萬元以上,如今已突破10萬元。
“扶貧分紅收益有保障,村民還可以打工賺錢,更關鍵的是一個成功的品牌項目將振興整個街道的蔬菜產業。產業振興,才是鄉村振興的核心要素?!笨吹綎|張家莊一點一點變化,兩城街道辦事處黨工委書記孔慶峰充滿期待。
“鍋里有了,碗里才會有。”有底氣的村民們憧憬著未來,鼓起腰包致富的呼聲越來越大。
共繪幸福“同心圓” 村民致富路上收獲幸福感
村里老人喜歡晚上遛彎,多年來卻很少出門。村里沒路燈,怕磕著碰著。
2018年底,田誠積極協調有關部門,給村里安上了路燈,眼下,那一排明亮的LED照明路燈,結束了村民摸黑出行的歷史。
燈亮了,村民們紛紛走出家門,夜晚的村莊變得熱鬧鮮活了。
這邊,新安裝的路燈矗立馬路,那邊,新建設600平方米文化廣場,也安裝上了健身器材,成了村民健身娛樂的新去處。
粉刷主街墻壁,繪制農民畫;改建村主街排水溝,實現雨污分流,凈化環境;硬化貧困戶前街道220平方米,方便群眾出行……村子一天一個樣,這些變化,父老鄉親看在眼中,暖在心里。
10年前,村前盧溝河道清清流水,是村民戲耍游玩的好地方,后來,隨著上游斷流,垃圾逐漸成堆,環境日趨變差,漸漸成為人們避而遠之的地方。
這兩年,連村民唯恐避之不及的這條“臭河”,經過清淤治理、護坡綠化,也有了新變化:水面上幾只白鵝紅掌撥清波,水面下無數魚兒甩尾嬉戲,妙不可言。
“既有‘錢’景,又有新風景?!贝迕裾f,這下村里不僅引來產業,還帶來了鄉村新風新貌。
現在的東張家莊,街道干凈了、河道美了、夜間亮了,實現了“合作社辦起來了、村‘兩委’有事干了、老百姓有活干了、集體有收入了”。孩子在廣場上戲耍著,老百姓在菜園里忙碌著,臉上掛滿了笑容。
近兩年,通過幫扶,東張家莊村“兩委”班子聚力干事勁頭明顯增強,村集體收入和村民收入持續增長,2019年村民收入平均每戶增加1600元以上,村集體收入增加近3萬元,2020年該村經營收入超11萬元,今年預估收入將達36萬元。平均每年將增加村民務工收入10萬元以上,增加村集體收入超10萬元。
清清河流、漫漫河道、詩意田園……從“一分菜園”開始,“向往的生活”正在東張家莊村鋪陳開美麗的畫卷,奔跑在希望的田野上,生活的笑意正蔓延在人們的眼角眉梢,開出了“一百分的幸?!薄?/p>
(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李曉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