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 址:聯系地址聯系地址聯系地址
電 話:020-123456789
網址:www.dltonna.com
郵 箱:admin@aa.com
4月15日,生綠西湖鎮張古莊一村的東港映山紅基地內一片艷麗,成片的區科映山紅在和煦的春風中競相綻放,村民們紛紛前來拍照。技賦金
“曾經的林業荒地變身苗木基地,這多虧了于總的又生支持。近百萬株苗木免費提供,生綠還全程給予技術指導,東港以支付管理費的區科形式回收,不用擔心銷路的技賦金問題。”張古莊一村黨支部書記焦麗英估算,林業待這批苗木回收后,又生黨支部領辦的生綠合作社將入賬20多萬元。
“于總”就是東港于合英,是區科西湖鎮董家嶺映山紅苗木產業園負責人,也是東港區首批推出的10名科技林長之一。
她研發推廣的映山紅苗木大田批量生產技術,填補了國內空白。去年12月,她被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聘為第二批“林草鄉土專家”。近四年,她在西湖鎮董家嶺村先后流轉土地86.67公頃,建設了映山紅苗木產業園。在她的帶動下,西湖鎮三個黨組織領辦的合作社均與其簽署種植協議,發展映山紅產業。
“我給合作社免費提供映山紅小苗,提供全方位技術咨詢和管理指導,一年后再按照85%的成活率、按每棵0.6元的管護費回收,兩年苗則按每棵1.1元回收。刨去管理成本,合作社畝年均收入一萬元不成問題。”于合英介紹。
“一心一意種好一株花”,是于合英的真實寫照。如今,她的責任更重、目標更大:作為科技林長,她要因地制宜推廣適合當地發展的特色林業產業項目,對所聯系的林業示范區域提供全方位技術咨詢和服務;作為本土企業家,在做大做強自身企業的同時,還要帶領更多的鄉親們致富,讓映山紅真正“映紅”村民的小康路。
發揮鄉土專家和技術帶頭人的產業和技術優勢,帶動村民致富、產業發展,這是東港區在推動林業高質量發展道路上的一個探索。
東港區既是“中國藍莓之鄉”、也是江北重要的綠茶、苗木花卉、黃桃、毛竹等生產種植基地,擁有林業用地面積22313公頃,特色林業發展迅速。但與之相對應的則是管理粗放、經營水平低下等現實問題。
如何激發林業高質量發展新活力,賦能鄉村振興?2019年11月,東港區探索實施了科技林長制工作模式,在全市范圍內選聘10名林業專家、行業帶頭人和林業鄉土專家擔任首批科技林長,整合技術服務力量,構建林業發展管理“科技網”。
“這些科技林長既是林業科技發展服務隊,也是經濟發展的帶路人。”東港區林業事務綜合服務中心副科級干部宋興安介紹,區里支持鼓勵他們發揮專業特長和產業優勢,一方面帶動林業行業的提檔升級,一方面在發展中做強產業,輻射帶動一方百姓。
同樣作為科技林長,日照坤豐農業科技服務有限公司技術總監李業榮的心思,全放在了黃桃種植上,已經成了名副其實的“黃桃通”。“用大豆發酵的有機肥、低氮高鉀的礦物肥,種出的黃桃味濃、脆,還易保存……”每來到黃桃農戶家中,李業榮總會介紹科學施肥的好處。
如今,坤豐黃金冠黃桃生態園已發展到100多公頃,2020年產量達550萬公斤,產品供不應求。“收獲季客戶都自己過來拉,現在就有提前預定的了。”李業榮說。該公司發揮自己技術、資金、市場優勢,為周邊村桃農統一提供育苗、栽植、管理、收購、加工、銷售等全產業鏈服務,帶動周邊五個村種植黃桃466.67公頃,當年的貧瘠地如今成為村集體增收和農民致富的“桃花園”。
綠水青山要變成金山銀山,落腳點就在產業帶動上。東港區在南湖、后村、三莊等鎮設立特色苗木、黃桃、茶葉、映山紅等科技林長服務示范基地,推動科技林長與示范區緊密結合。發揮科技林長在科技服務、示范帶動、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工作中的引領作用,探索“基地+合作社+農戶”的營銷模式,帶動周邊區域的群眾發展產業。
為把科技服務送到田間地頭,東港區在全區7個有林業的鎮街各選取1個林業專業合作社、林業發展基地、林業發展專業村,建立科技林長工作室。同時,區林長制辦公室定期召集科技林長進行座談,了解林業生產存在的技術方面的問題,研究解決辦法。區林業事務綜合服務中心每季度組織一次集中巡林活動,邀請科技林長現場把脈問診,提出示范推廣和難題解決措施。
截至目前,東港區已組織科技林長開展技術培訓班5期,培訓群眾300余人次,選育推廣高產、高值、高效品種12個,推廣應用林業新技術2項,開展林業科研項目1個。
(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史樹梅 姚彩虹)